福州小兒鵝口瘡的推拿手法
鵝口瘡 清心瀉脾
例:前幾天孩子受涼之后發熱咳嗽,現在好了,但仍煩躁不安,不愿吃東西,一喂東西就哭,大便也不好解。今天早晨我才發現孩子嘴里長了好多苔蘚樣的白屑,就像吃完奶留下的奶片一樣,一塊一塊,一條一條緊緊地附著在舌頭、上腭、牙齦上面。擦不掉,而且一擦,孩子就痛得哭。孩子的癥狀跟這層白膜有關嗎?為什么長白膜呀?能用推拿的方法治嗎?答:當然有關,這叫鵝口瘡!“脾氣通于口,心開竅于舌”(《內經》),所以是心和脾出了問題。中醫認為鵝口瘡急性期屬于心火或脾熱(夾濕濁),后期屬于氣陰兩虛。在治療上,西醫以針對白色念珠菌的藥物去抑制或殺滅它。而中醫重點辨識其為心火,還是脾熱夾濕濁,還是氣陰兩虛。再采用瀉心火,瀉脾濁,或益氣養陰的方法對體質和臟腑進行調節??捎猛颇玫姆椒▉碇委?。
處方:
清補脾經、清心經、清胃經、掐揉四橫紋、揉板門、掐揉承漿、掐合谷、清天河水。
每次操作約20分鐘,操作時手法可稍重。
治療期間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,奶瓶、奶嘴都要先消毒,吃完東西以后要及時清理口腔。
注意讓孩子多喝水,禁食過冷、過熱和過硬的食物,以避免對口腔的刺激。
可以配合外用冰硼散。
加減方:
口腔紅赤明顯:可加掐揉曲池、掐十宣。
口腔疼痛:加劇可加揉頰車。
推拿及其定位:
1、2、清補脾經:脾經,位于拇指螺紋面。左手固定孩子手腕,右手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并攏呈凹槽狀固定住拇指,右手拇指逆時針旋轉推動,繼則順時針旋轉推動2分鐘。
3、清心經:心經,位于中指螺紋面。左手固定孩子手腕,右手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并攏呈凹槽狀固定住中指,右手拇指逆時針旋轉推動3分鐘。
4、清胃經:胃經,位于第一掌骨橈側緣。一手叉于孩子虎口以固定之,另一手拇指快速從上至下推3分鐘。
6、揉板門:板門,位于手掌大魚際中央(點)及整個平面。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掐揉,多揉3掐1,共2分鐘。
7、掐揉承漿:承漿,位于下唇下,頦唇溝正中的凹陷。食指掐約10次。
8、掐合谷:合谷,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間,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。左手握住孩子手指,右手拇指掐揉10次。
9、清天河水:一手拇指按于內勞宮,另一手拇指或食指、中指,從腕橫紋中點推至肘橫紋中點。以紅赤為度。